首页 > 户外 > 问答 > 定向越野指北针怎么用,指北针怎么使用

定向越野指北针怎么用,指北针怎么使用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5 04:41:09 编辑:户外旅行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指北针怎么使用

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后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

指北针怎么使用

2,定向越野中的指北针用处

指北针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方向判读,譬如航海、野外探险、城市道路地图阅读等领域。它也是登山探险不可或缺的工具,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它与指南针的作用一样,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指示方向。但是在世界一些地方,指南针也叫做指北针。
与定向地图相结合,确定自己的方位和点标的方位。指北针的红色指针指向正北方,白色端指向正南方。在与地图重叠,结合地图上的地势和物体标识,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当然····指北针和地图的使用远远不止这些,定位是一门学问。

定向越野中的指北针用处

3,定向运动 指北针怎么使用

根据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标志,一般是等高线地图,军用地图,根据游戏规则会在地图上标记多少个需要你必须达到的点或者可多选的点,有的定向比时间,有的比一定时间内完成到点的数量,所以规则不同玩法就多了。指北针在定向运动中只是起到一个保证你方向准确的工具。我们又一次活动,在公园里,一个总在这里玩的朋友,不用指北针就跑了第一,因为对地形太熟悉了,只是第一次看见军用等高线地图晕了一小会就明白了。
当过侦察兵的都知道,指北针除了指示方向外,更主要的是与大比例尺地图、三角战术尺配合,确定站立点的图上位置,找到最佳的行进路线或目标位置。 首先,确定地磁北,然后调整地图与使得“图北”与“地磁北”一致;然后,利用明显独立物做判图作业,用后方交会法确定位置。再根据《预先预案》完善下步行动方向或目标。 使用指北针时,要将水准气泡居中,远离钢铁等金属(矿脉)确保指示精度;然后水平转动米位(360°=6000米位)刻度盘,使指针与地磁北方向一致,余下按任务需要操作就可以了。

定向运动 指北针怎么使用

4,定向越野中为什么用指北针而不是指南针

定向越野发源于欧洲的一项寻宝活动,经历了时间的演变成定向打卡计时的比赛。其实指北针就是指南针,由于定向越野的活动地图一般都是以北为基准方向,所以人们习惯叫指北针。组织者在固定区域设置各个打卡点位,参与者持地图和指北针和打卡计时纸根据地图定位依次找到点位进行打卡,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时间少者为优。现在的定向越野有很多玩法,而且设备也越来越好,例如定向电子打卡计时系统的诞生,更是推进了定向越野这项运动的在世界的推广活跃起来。(挑战者定向越野)就是某宝上专业的定向越野店铺,给大家提供参考,谢谢!
这个问题很有趣,其实有一定历史原因。 指南针的其实是具备基本功能的小型罗盘,在现代,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指北针。在大多数情况下,地图的都是以正北方向作为参考方向绘制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北下南,这是世界通行的标准。 很多情况下,我们把指北针称为指南针,是因为在古代的中国,罗盘是以正南方向作为参考方向的,因此被称为司南,小型的罗盘就被称作指南针。这个称呼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所以在我国,很多人把指北针被称作指南针。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习惯,事实上往往有的用户买了一个指北针,以为它指示的方向是错误的,就是被这种不良的称呼所误导。如果当时没有发现,而在关键的时刻需要用到指北针,那么这种错误就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因此,为指北针正名,改正这种不良的习惯是必要的。
地图一般都是以指北多,而且指南针在定向当中可以说是不好用!而且指北针可以更精确帮你找到方向。不过关键还是你这玩意好不好用。进口肯定稳定!我师兄让的就是俄罗斯货好得不得了!不过要三百多!(是学校的!)
地图给出的是磁北线

5,如何查看定向越野的地图还有如何使用指北针

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必须学看地形图。 地形图(以下简称地图)则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投影图。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是地表平坦起伏的自然状态。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地物:是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的固定性物体。如江河、湖泊、道路、村庄等。 定向越野所用的地图是由地图比例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指北方向线和图例注记五大要素组成。 (一)、地图比例尺 地图上某线段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叫地图比例尺。即: 地图比例尺=图上长:相应实地水平距离 例如,某幅地图的图上长1cm,相当于实地水平距离10000cm,则此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 1、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地图比例尺的大小通常依比值大小来衡量,比值大,比例尺就大。如1:10000就大于1:15000。 图幅面积相等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其图幅所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详细。如1:10000地图上的1平方厘米相当于实地10000平方米,1:100000地图上的1平方厘米相当于实地1000000平方米。 国际定联规定,定向越野一般采用1:15000比例尺地图,为适应特殊地形的需要,也可使用其它比例尺地图。根据我国的现有条件,以采用1:10000比例尺地图为宜。 2、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定向越野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是用数字比式表示,如1:10000。个别地图除用数字比式表示外,还绘有图解比例 3、图上量读实地距离 (1)、用直尺量算:先用直尺量取图上两点长度,然后依据地图比例尺按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为: 实地距离=图上长×比例尺分母 如在1:10000地图上量取两点长度为1.2CM,则 实地水平距离=l.2×10000=120(M) (2)、目估法:即先估计图上两点长度,尔后按公式计算。 定向越野时,一般是在运动中求实地距离,主要是采用目估法。图上距离越长,估计误差就越大,可以采用分段目估。 图上量取的距离,都是水平距离 ,而实地总是起伏不平的,实际距离往往大于水平距离。因此在计算实地距 离时,须将图上量得的距离加上适当的改正数。定向越野时通常是按地貌的起伏程度,依据经验数据改正(见表)。 地形种类 改正系数 微丘地 10%-15% 丘陵地 15%-20% 一般山地 20%-30% 计算公式为: 实地距离=水平距离+水平距离×改正系数 (二)、地物符号 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在地图上是用符号表示的,地物符号由图形和颜色组成。 1、地物符号的分类 ①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轮廓符号)。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城镇、森林、湖泊、江河等,其符号图形的外部轮廓是按比例尺缩绘的,在地图上可以了解其分布形状,依比例尺量取相应的实地长、宽和面积,轮廓线的转折点可供运动员确定运动方向和站立点。图1 依比例尺符号-> ②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线状符号)。实地的线状地物,如道路、沟渠、因此,电线、围墙等,这类地物符号的长度是按比例尺缩绘的,而宽度则不是。在地图上只能量取其长度,而不能量取宽度。线状地物的转弯点、交叉点同样可供运动员确定运动方向和站立点。 <- 图2 半依比例尺符号 ③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点状符号)。实地面积很小而对定向越野运动有影响和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如窑、独立坟、独立树等,在地图上,长与宽都不能依比例尺表示,只能用规定的符号。符号的定位点(即实地地物在地图上的准确位置)规定见图3。 在定向越野运动中,独立地物比大面积地物和线状地物作用更大。因为不但位置准确,而且大多数独立地物突出地面、明显易找,有利于运动员在运动中进行图地对照,准确判定运动方向和确定站立点,准确判定检查点的实地位置。 <-图3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及定位 2、地物符号的颜色 为了提高地图的表现能力,专用定向越野地图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内容,一般原则是:蓝色表示水系;棕色表示地面起伏;绿色表示植被;其它内容用黑色。对于禁区或不可逾越的障碍还要用蓝、黄颜色或专门符号表示。 定向越野训练时,由于条件有限,一般使用单、双色(地貌等高线用棕色,其它均为黑色)地图以及单色复印图,或者使用经过修测的单色图。但这些单色地图层次感差,欠清晰,使用时,主要是从符号的形状、大小、走向以及组合规律区分符号性质。 图4 单色地图符号性质的区分-> ①等高线与小河沟符号的区分。等高线一般是互不相交的几条曲线组合而成,而且有一定的组合规律。而小河沟符号在起伏地段一般与等高线的合水线重合;上游终点有的与池塘符号相连,没有与池塘符号相连的线条越来越细;而且小河沟符号有的有分叉,上面大多有小桥、涵洞等符号;从原图复印出来的单色图,色度比等高线深。 ②等高线与大车路符号的区分。二者在关系位置上无规律,或相交,或平行。大车路一般都通过居民地。从原图复印出来的单色图,大车路符号色度比等高线深,且线条比基本等高线略宽。 ③等高线与水塘符号的区分。两色或单色地图上的水塘符号内,一般绘有规律排列的网点或加绘有“塘”字,复印后网点或“塘”字仍清晰可见。如水塘符号内无网点或“塘”字时:一是可根据水塘所在的位置判断,一般都在低处;起伏地域,一般都在山谷内,而且有的在水塘下坡方向还绘有堤坎符号。二是从原图复印的单色图,比基本等高线色深线宽。 ④河沟与大车路符号的区分。除根据上述各自特点加以区分,还可依据它们相交处的小桥、涵洞符号及其组合规律加以区分。如小河沟和大车路交叉处有小桥符号,与小桥纵方向轴线同向的为大车路符号,相交的为小河沟符号。 (三)、地貌符号 地图上显示地貌的方法很多,定向越野地图采用等高线法显示地貌。 1、等高线显示地貌 ①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线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等高线的构成原理是:假想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层水平切开,山的表面就出现许多大小不同的截口线,然后把这些截口线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便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因为同一条曲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所以叫等高线。定向越野地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测绘出等高线来显示地貌的。 图5 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②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并各自闭合。(等高封闭) (2)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凹地相反。(多高少低) (3)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间隔密,实地坡度陡;等高线间隔稀,实地坡度缓。(密陡稀缓) (4)等高线的弯曲形状与相应实地地貌形态相似。(形似实地) ③等高距的规定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实地垂直距离叫等高距。等高距愈大,等高线愈少,表示地貌就愈简略;等高距愈小,等高线愈多,表示地貌就愈详细。地图比例尺越大,等高距就越小;地图比例尺越小,等高距就越大。国际定联规定,定向越野地图的等高距一般为5m。我国现有的l∶10000比例尺地图,等高距一般为2.5m,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各地训练与比赛的组织者,在修测与制图时,应把等高距改为5m。 ④等高线的种类 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 (1)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2)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从规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五个等高距将首曲线加粗为一条粗实线,以便在地图上判读和计算高程。 (3)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主要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4)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间曲线和助曲线只用于显示局部地区的地貌,故除显示山顶和凹地各自闭合外,其他一般都不闭合。还有一种与等高线正交、指示斜坡方向的短线叫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指北针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确自己身处的地方; ●使用时要将指北针水平放置; ●将指北针归零,即将外环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被位置重叠; ●确定方位:将地图的方格北与现场的北方平行,依靠指向红线与方格北的角度确定方位; ●要利用指北针寻找路线时,指北针本身的刻度应该要精确到1到2度; ●不要靠近金属物品,所以在定位和判读时要远离车辆、磁铁、麦克风等,受磁力作用后方向会出现误差。金属干扰可以影响指北针的判读从20度到60度,因此千万要注意。磁电的区域一样会影响到指北针的准确性; ●避免掉在地上或强力碰撞; ●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曝晒会减弱磁针的磁性; ●从事技术攀登时不要挂在脖子上,容易发生危险。 ●没有底板的指北针不适合登山用途,因为无法和地图搭配使用
要学会看地形图。指南针正放在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把指北针放平有色的一端是北,然后正拿地图面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必须学看地形图
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必须学看地形图。

6,透明定向指北针的具体用法

定向地图与指北针的使用  2003-10-27 11:05:00  --------------------------------------------------------------------------------  定向越野的技能--国际定向越野图与指北针的使用  熟练地掌握使用国际定向越野图与指北针的各种方法,在定向越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认识越野图是为了正确地使用越野图,因此,在学习定向越野技能的阶段,必须选择最合适的场地、用较多的时间去进行使用越野图与指北针的训练。下述内容中,有的是属于最基本的和必须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的,有的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选择一两种最适用的方法进行训练,以便收到触类旁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一、标定地图  标定地图就是为了使越野图的方位与现地的方向相一致。这是使用越野图的最重要的前提。  1.概略标定  越野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当我们在现地正确地辨别了方向之后,只要将越野图的上方对向现地的北方,地图即已标定。 这种方法简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赛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线(MN线)标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针圆盒内的定向箭头“↑”朝向地图上方,并使箭头两侧的平行线与越野图上的磁北线重合(或平行),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正磁北方向,地图即已标定。  3.利用直长地物标定  利用直长地物(如道路、土垣、沟渠、高压线等)标定地图,首先应在图上找到这段直长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图与现地各地形点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直长地物与现地的直长地物方向一致,地图即已标定。  4.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  当你位于明显地形点上,并已从图上找到该地形点的位置(即自己所在的站立点)时,可以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方法是:先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远方明显地形点(目标),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与现地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相重合,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二、对照地形  对照地形,就是要通过仔细的观察,使图上和现地的各种地物、地貌一一“对号入座”,即相互对应。对照地形在定向越野比赛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站立点尚未确定时——只有正确地对照地形,才能在图上找出正确的站立点位置;二是在站立点已经确定,需要变换行进方向时——只有通过对照地形,才能在现地找到已选定的最佳行进路线。 对照地形一般应先标定地图,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对照方法:  1. 在站立点尚未确定前: 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迅速地观察一下周围,记清最大或最有特征的地物、地貌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从图上找到它们,此时站立点的位置即可概略地确定。若想较精确地确定,则需按下节中所介绍的方法去做。  2. 在站立点已经确定之后: 同样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从图上查明自己选定的运动路线上近前方两侧的特征物,同时记清他们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将它们在现地辨别出来,然后再前进。 如果因为地形太复杂,如山丘重叠、形状相似等,不易进行对照,可以先采用较精确的方法标定地图,然后用带刻度尺的指北针的长边切站立点和特征物,并沿这条直长边向前瞄准,则特征物一定在此方向线上。如此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应变换对照位置,或者登高观察和对照。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现地对照地形,都必须特别注意观察和对照地形的顺序与步骤问题。现地对照地形的顺序一般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地形,后对照一般地形;由近及远,由左至右;有点及线,由线及面;逐段分片,有规律地进行对照。在步骤方面,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要保持地图方位与现地方位的一致,然后再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下面的步骤。  三、确定站立点  熟练地掌握在图上确定站立点的各种方法是学习使用地图的关键。对于这些方法,除了要记住它们各自的步骤、要领,尤其重要的是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选择使用和结合使用。  1.直接确定  当自己所处位置是在明显地形点上时,只要从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站立点即可确定。这是一种在行进中,特别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采用直接确定法的困难在于:在紧张的进程中,怎样才能很快地发现可供利用的明显地形点?当同一种明显的地形点互相靠近的时候,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区别他们,防止“张冠李戴”?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物主要有:  ——单个的地物;  ——现状地物的拐弯点、交叉点(呈“十”字形)、交汇点(呈“丁”字形)和端点;  ——面状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征的边缘。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鞍部、洼地;  ——特殊的地貌形态:陡崖、冲沟等;  ——谷地的拐弯、交叉和交汇点;  ——山脊、山背线上的转折点、坡度变换点。  2.利用位置关系确定  当站立点位于明显地形点附近时,可以采用位置关系法。 利用位置关系法确定站立点主要是依据两个要素,一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方向,二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距离。在地形起伏明显的地方,还可以结合高差情况进行判定。  3.利用“交会法”确定  当站立点附近无明显地形点时,可以利用“交会法”确定站立图3-17利用90°法确定站立点点。按不同情况,它又可以具体分为90°法、截线法、后方交会法和磁方位角交会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判断或测量距离也能确定出较为准确的站立点位置,这对于初学者学习、巩固使用越野图的训练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它们中的一些方法,要么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运用,要么就是步骤繁琐,费时费力,因此在定向越野比赛中一般较少使用。  90°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包括道路、沟渠、山背线、谷底线、坡度变换线等)上时,如果在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找出一个明显地形点,那么确定站立点就简单得多:线状地形符号与垂直方向线的交点即为站立点。  截线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上,但在其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没有明显地形点,可以采用此法。其步骤是:  标定地图;  在线状地形的侧方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  利用指北针的直长边缘(也可用三棱尺、铅笔等)切于图上明显地形点的定位点上(为便于操做可插一细针),然后转动指北针,使其直长边照准该地形点;  沿指北针的直长边向后画方向钱,该方向线与线状地形符号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连线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上,同时待测的位置恰好是在某两个明显地形点的连线上,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确定站立点。  后方交会法、磁方位角交会法  这两种方法只在下述情况下使用,即在待测点上无线状地形可利用, 而且地图与现地相应地都有两个以上的明显地形点。  后方交会法通常要求地形较开阔,通视良好。其工作步骤如下:在图上找到选定的方位物之后,标定地图;然后按照截线法的步骤分别向各个方位物瞄准并画方向线,图上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如图3-20。 图3—20 利用后方交会法确定站立点  磁方位角交会法  既可以在地形开阔时使用,也可以在丛林中使用。但是,在丛林中需要攀爬到便于向远方观察的树上或其他物体上进行。其步骤如下:  ——选择图上和现地都有的两个明显地形点,并用指北针分别测出至该两地形点的磁方位角;  ——标定地图。 将所测磁方位角图解在地图上。图解磁方位角时,要先转动指北针的分度盘,让指标分别对正所测的方位角值,再将指北针的直长边分别切于图上被照准的两个地形点符号并转动指北针;待磁针与定向箭头重合后(参见图3—29),分别沿直长边描画方向钱。两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四、按图行进   利用地图行进是定向越野的基本运动方式,它有赖于运动员对前面所述各种专项技能的综合运用。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辨别方向,识别越野图以及标定地图,对照地形确定站立点,都是为了能够熟练地利用地图行进。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地形情况,个人特点,选择下述对自己最适合的一两种方法,反复练习,融汇贯通,以便在比赛时不降低或少降低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始终正确地行进在自己选定的路线上,顺利到达目的地。  记忆法  一般要按行进的顺序,分段地记住路线的方向、距离、经过的地形点、两侧的辅助(参照)物。通过记忆,应该使自己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现地的情景能够不断地与记忆的内容“迭影”、印证,即“人在地跑,心在图上移”。  拇指辅行法  先明确自己的站立点和将要运动的路线,到达目标,然后转动地图(身体要随之转动),使地图与现地的方向一致,并用拇指压于站立点一侧,再开始行进。行进中要根据自己所到达的位置,不断移动姆指,转动地图,保持位置、方向的连惯性与正确性。  借线法  当检查点位于线状地形或其附近时,可以采用此法。行进时,要先明确站立点,尔后利用易于辨认的线状地形,如道路、围栏、高压线、山背线、坡度变换线等,做为行进的“引导”,使自己运动时更有信心。由于沿着线状地形前进尤如扶着楼梯的栏杆行走,因此国外称这种方法为“扶手法(Handrail)”。  借点法  当检查点附近有高大、明显的地形点时,可用此法。行进前,要先将目标辨认清楚(亦可用其他物体佐证),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前往检查点。  导线法  当站立点距离检查点较远,途中地形又很复杂时,可以采用此法。行进过程中,要多次利用各个明显地形点,确保前进方向与路线的正确性。但需注意:切勿将相似的地形点用错。  迷失方向怎么办?当在现地找不到目标,同时又无法确定站立点时,就是迷失了方向。下面介绍的是寻找正确方向的几种常用方法。  沿道路行进时:  标定地图,对照地形,判明是从哪里开始发生的错误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后根据情况另选迂回的道路前进。如果错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进。  越野行进时:  应尽早停止行进,标定地图后选择最适用的方法确定站立点,然后尽量取捷径插到原来的正确路线上去,不得已时再返回原路。  在山林地中行进时:  根据错过的基本方向,大概距离,找出最近的那个开始发生偏差的地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出站立点的概略位置。如果错得太远,确定不了站立点,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图上看一看,迷失地区附近是否有较大型或较突出的明显地形(最好是线状的),如果有,就要果断地放弃原行进方向向它靠拢,并利用它确定站立点。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就继续按原定方向前进,待途中遇到能够确定站立点的机会后,再迅速取捷径插向目的地。在山林中行进,最忌讳在尚末查明差错程度和正确的行进方向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匆忙而轻易地取“捷径”斜插,这样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如果在山林地中迷失了方向,甚至连“总的正确方向”都无法确定,那么就需要使用指北针。

7,如何使用指北针等高线比例尺

你提的问题太宽泛,我只能先大体说说其用途,然后用特例给你解答了。指北针:顾名思义,指北方向。等高线:在地图上将高程相等的点连成一条线,这条线即为等高线,也就是说,该线上所有的点高程都相等(不是等高线的定义,是我自己的理解)。用等高线绘制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图,常叫地形图。比例尺:图上的长度相对于实际长度的比值,即为比例尺。常用三种形式表示:1,文字,叙述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米”,现在很少见到此种表示方法了;2,数值式,表示方法为“1:100”;3,直尺式,表示方法为画出一段带刻度的线,第一个刻度一般写0,第二个刻度写1m,第三个刻度写2m,以此类推,每两个刻度间的长度为1厘米。注意,以上三种表述方法表示的比例尺是一样的,均为1:100.下面说说如何实用指北针和地形图。找到一块高地,如山头。拿出地形图和指北针,平铺地图,将指北针至于图纸上指北针的旁边,转动地形图(同时也转动指北针),使指北针的北针和图纸上的指北针指向相同。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并标于地形图上。此刻,地形图就可以看成是现实地形的缩小模型,然后就可以用图纸来进行量距离等工作了。比如,你的正前方有一条小河,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你和小河的长度,在除以比例尺,所得的数据就是你和河流的距离。比如图上量出的长度为20mm,比例尺为1:1000,那么实际距离就是20(1:1000)=20000mm=20m,所以,你和河流间的距离就是20m。写得太多,不知道你看懂了没。
一.标定地图  标定地图就是为了使越野图的方位与现地的方向相一致。这是使用越野图的最重要的前提。  1.概略标定  越野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当我们在现地正确地辨别了方向之后,只要将越野图的上方对向现地的北方,地图即已标定。 这种方法简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赛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线(mn线)标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针圆盒内的定向箭头“↑”朝向地图上方,并使箭头两侧的平行线与越野图上的磁北线重合(或平行),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正磁北方向,地图即已标定。  3.利用直长地物标定 利用直长地物(如道路、土垣、沟渠、高压线等)标定地图,首先应在图上找到这段直长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图与现地各地形点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直长地物与现地的直长地物方向一致,地图即已标定。  4.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  当你位于明显地形点上,并已从图上找到该地形点的位置(即自己所在的站立点)时,可以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方法是:先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远方明显地形点(目标),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与现地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相重合,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二.对照地形  对照地形,就是要通过仔细的观察,使图上和现地的各种地物、地貌一一“对号入座”,即相互对应。对照地形在定向越野比赛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在站立点尚未确定时——只有正确地对照地形,才能在图上找出正确的站立点位置;二是在站立点已经确定,需要变换行进方向时——只有通过对照地形,才能在现地找到已选定的最佳行进路线。 对照地形一般应先标定地图,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对照方法:  1. 在站立点尚未确定前: 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迅速地观察一下周围,记清最大或最有特征的地物、地貌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从图上找到它们,此时站立点的位置即可概略地确定。若想较精确地确定,则需按下节中所介绍的方法去做。  2. 在站立点已经确定之后: 同样首先应概略地标定地图,然后从图上查明自己选定的运动路线上近前方两侧的特征物,同时记清他们的大概方位与距离,并将它们在现地辨别出来,然后再前进。 如果因为地形太复杂,如山丘重叠、形状相似等,不易进行对照,可以先采用较精确的方法标定地图,然后用带刻度尺的指北针的长边切站立点和特征物,并沿这条直长边向前瞄准,则特征物一定在此方向线上。如此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应变换对照位置,或者登高观察和对照。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现地对照地形,都必须特别注意观察和对照地形的顺序与步骤问题。现地对照地形的顺序一般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地形,后对照一般地形;由近及远,由左至右;有点及线,由线及面;逐段分片,有规律地进行对照。在步骤方面,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要保持地图方位与现地方位的一致,然后再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下面的步骤。  三.确定站立点  熟练地掌握在图上确定站立点的各种方法是学习使用地图的关键。对于这些方法,除了要记住它们各自的步骤、要领,尤其重要的是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选择使用和结合使用。  1. 直接确定  当自己所处位置是在明显地形点上时,只要从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站立点即可确定。这是一种在行进中,特别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采用直接确定法的困难在于:在紧张的进程中,怎样才能很快地发现可供利用的明显地形点?当同一种明显的地形点互相靠近的时候,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区别他们,防止“张冠李戴”?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物主要有:  ——单个的地物;  ——现状地物的拐弯点、交叉点(呈“十”字形)、交汇点(呈“丁”字形)和端点;  ——面状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征的边缘。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鞍部、洼地;  ——特殊的地貌形态:陡崖、冲沟等;  ——谷地的拐弯、交叉和交汇点;  ——山脊、山背线上的转折点、坡度变换点。  2.利用位置关系确定  当站立点位于明显地形点附近时,可以采用位置关系法。 利用位置关系法确定站立点主要是依据两个要素,一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方向,二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距离。在地形起伏明显的地方,还可以结合高差情况进行判定。  3.利用“交会法”确定 当站立点附近无明显地形点时,可以利用“交会法”确定站立图3-17利用90°法确定站立点点。按不同情况,它又可以具体分为90°法、截线法、后方交会法和磁方位角交会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判断或测量距离也能确定出较为准确的站立点位置,这对于初学者学习、巩固使用越野图的训练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它们中的一些方法,要么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运用,要么就是步骤繁琐,费时费力,因此在定向越野比赛中一般较少使用。  90°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包括道路、沟渠、山背线、谷底线、坡度变换线等)上时,如果在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够找出一个明显地形点,那么确定站立点就简单得多:线状地形符号与垂直方向线的交点即为站立点。  截线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上,但在其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没有明显地形点,可以采用此法。其步骤是:  标定地图;  在线状地形的侧方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  利用指北针的直长边缘(也可用三棱尺、铅笔等)切于图上明显地形点的定位点上(为便于操作可插一细针),然后转动指北针,使其直长边照准该地形点;  沿指北针的直长边向后画方向钱,该方向线与线状地形符号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连线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上,同时待测的位置恰好是在某两个明显地形点的连线上,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确定站立点。  后方交会法、磁方位角交会法 这两种方法只在下述情况下使用,即在待测点上无线状地形可利用, 而且地图与现地相应地都有两个以上的明显地形点。  后方交会法通常要求地形较开阔,通视良好。其工作步骤如下:在图上找到选定的方位物之后,标定地图;然后按照截线法的步骤分别向各个方位物瞄准并画方向线,图上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如图3-20。 图3—20 利用后方交会法确定站立点  磁方位角交会法 既可以在地形开阔时使用,也可以在丛林中使用。但是,在丛林中需要攀爬到便于向远方观察的树上或其他物体上进行。其步骤如下:  ——选择图上和现地都有的两个明显地形点,并用指北针分别测出至该两地形点的磁方位角;  ——标定地图。 将所测磁方位角图解在地图上。图解磁方位角时,要先转动指北针的分度盘,让指标分别对正所测的方位角值,再将指北针的直长边分别切于图上被照准的两个地形点符号并转动指北针;待磁针与定向箭头重合后(参见图3—29),分别沿直长边描画方向钱。两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利用地图行进是定向越野的基本运动方式,它有赖于运动员对前面所述各种专项技能的综合运用。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辨别方向,识别越野图以及标定地图,对照地形确定站立点,都是为了能够熟练地利用地图行进。因此,在实践中要根据地形情况,个人特点,选择下述对自己最适合的一两种方法,反复练习,融汇贯通,以便在比赛时不降低或少降低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始终正确地行进在自己选定的路线上,顺利到达目的地。  记忆法 一般要按行进的顺序,分段地记住路线的方向、距离、经过的地形点、两侧的辅助(参照)物。通过记忆,应该使自己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现地的情景能够不断地与记忆的内容“迭影”、印证,即“人在地跑,心在图上移”。  拇指辅行法 先明确自己的站立点和将要运动的路线,到达目标,然后转动地图(身体要随之转动),使地图与现地的方向一致,并用拇指压于站立点一侧,再开始行进。行进中要根据自己所到达的位置,不断移动拇指,转动地图,保持位置、方向的连惯性与正确性。  借线法 当检查点位于线状地形或其附近时,可以采用此法。行进时,要先明确站立点,尔后利用易于辨认的线状地形,如道路、围栏、高压线、山背线、坡度变换线等,做为行进的“引导”,使自己运动时更有信心。由于沿着线状地形前进尤如扶着楼梯的栏杆行走,因此国外称这种方法为“扶手法(handrail)”。  借点法 当检查点附近有高大、明显的地形点时,可用此法。行进前,要先将目标辨认清楚(亦可用其他物体佐证),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前往检查点。  导线法 当站立点距离检查点较远,途中地形又很复杂时,可以采用此法。行进过程中,要多次利用各个明显地形点,确保前进方向与路线的正确性。但需注意:切勿将相似的地形点用错。  五.迷失方向时的方法  沿道路行进时:  标定地图,对照地形,判明是从哪里开始发生的错误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后根据情况另选迂回的道路前进。如果错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进。  越野行进时:  应尽早停止行进,标定地图后选择最适用的方法确定站立点,然后尽量取捷径插到原来的正确路线上去,不得已时再返回原路。  在山林地中行进时:  根据错过的基本方向,大概距离,找出最近的那个开始发生偏差的地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出站立点的概略位置。如果错得太远,确定不了站立点,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图上看一看,迷失地区附近是否有较大型或较突出的明显地形(最好是线状的),如果有,就要果断地放弃原行进方向向它靠拢,并利用它确定站立点。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就继续按原定方向前进,待途中遇到能够确定站立点的机会后,再迅速取捷径插向目的地。在山林中行进,最忌讳在尚末查明差错程度和正确的行进方向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匆忙而轻易地取“捷径”斜插,这样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六.基本定向技术:  1.地图正置及拇指辅行法 ( set map and thumbing ) 先将地图正置,把拇指放在地图上自己的位置。这样你要前进的方向便在地图前面,使你清楚观察四周的环境 及地理特征。当前进时,拇指随着移动,当改变前进方向 时,地图也要随着转移,即保持地图北向正北方。那样你 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立即指出自己在图中的位置,省回不少时间和精神  i. 先返回大路。  ii. 转动地图,沿大路走,第二个路交叉点转右,注意路两旁有两小屋。  iii. 正置地图,沿大路走,经两小径交叉点后到大路转右。  vi. 留意左面小屋,来到斜坡后的小径路口转左。  vii. 沿小路到路弯的控制点。  2.利用指南针 ( compass bearing ) 利用指南针,准确地找出目标的方向,每次前往目标前,可先观察目标周围的地势,加深印象,务求快速及准 确地到达目的地  3.扶手法 ( handrail ) 利用明显地理或人做特征作引导,使前进时更具信心。 如小径、围栅、小溪涧、山咀等,皆是有用的扶手。  4.搜集途中所遇特征 ( collecting features ) 辨别前往控制点途中所遇到的地理特征,确保前进方向及路线正确。切勿将相似的特征误认。  5.攻击点 ( attack point ) 先找出控制点附近特别明显的特征,然后利用指南针,从攻击点准确及迅速地前往控制点。攻击点必须是容易辨 认,如电塔架,小路交点等。  6.数步测距 ( pacing ) 先在地图上量度两点间的距离,然后利用我们的步幅准确的测量要走的路程。方法:先量度100公尺我们所 需步行的步数,(设120步),当我们在地图上发觉由 a点到b点的距离是150公尺便可伸算出应走180步。 为了减少数步的数目,我们利用“双步数”,只数右脚落地的一步,便可把步数减半。上面的例子双步数为90步。  7.目标偏测 ( aiming off ) 利用指南针前进,把目标偏移,当到达目标的上面或 下面,才沿〔扶手〕进入目标。  除比赛时经常运用上述基本技术外,赛后检讨,找出常犯的错误和原因,加以改善你的定向技术。初学者应多从基本技术下功夫,切勿操之过急。
文章TAG:定向越野指北针怎么用定向定向越野越野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