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政 > 知识 > 调试说明怎么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报告中的情况说明怎么写

调试说明怎么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报告中的情况说明怎么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9-12 17:43:13 编辑:维修百科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报告中的情况说明怎么写

这个挺复杂的,有个表格,里面很多调试项目,这样跟你说也说不清楚,你查一下消防检测需要检测那些项目就行了,跟那个一样,你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通过检测和验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报告中的情况说明怎么写

2,jcjxb24a细线伸线机调试说明双变频器的调试说明

应该先用解码仪清除故障码。如果不能清除进行以下检查。首先检查正时皮带有没有装错。然后检查线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有3根线,分别是电源5伏(打开点火开关)、传感器负极、和输出信号。用试灯试一下传感器正极的5V电源是不是虚电。3根线都通往发动机ECU,断开蓄电池负极拔掉ECU插头,用万用表分别测量这3根线从传感器插头到ECU插头之间的电阻,电阻值不得大于0.5Ω.然后再检查是否有短路。 如果上述检查正常,用发光二极管试灯一端接传感器负极、另一端接输出信号(将ECU和传感器、电池负极全装好),启动发动机,此时试灯应闪光。 如果不闪光有以下可能:传感器是坏的(新的不一定是好的)、凸轮轴齿轮背面的信号叶片脱落损坏(这种可能性很小)。 如果闪光应该是ECU故障。 还有一点要注意07年的捷达应该是两阀的。如果是五阀的捷达还要检查凸轮轴链条安装是否正确,对正记号,两个凸轮轴链轮标记之间应间隔16个链节。 此方法同样适用于桑塔纳2000、帕萨特1.8、1.8T、2.0的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搜一下:jcjx_b24|a细线伸线机调试说明。双变频器的调试说明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jcjxb24a细线伸线机调试说明双变频器的调试说明

3,印刷机安装调试情况怎么写

不知你是要过程,还是安装调试后的检验情况这是新印刷机简易验收条款提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到你哦1.人工摇动机器,正向摇动和反向摇动,使滚筒运动一个周期,用力感觉上应该均匀平衡,没有在某一位置上有卡阻的力量。 2.正、反点动平稳,无异常声响。 3.低速运行数分钟,如有雨淋式润滑部分,应见到油泵把油送到各润滑点,细心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不能有油眼堵塞和无法注入的问题;安全装置应可靠有效;水墨辊、滚筒离合部件工作到位稳定;机器其它部分无异常。 4.运转时各部件配合准确工作平稳,电器仪表上,数字显示准确;定速以后,调速有效,机速可以在零速与印刷制造厂技术人员提供的最高速之间运行,加速过程中,机器提速平稳,无振动和异常声响,运行一段时间停车后,应触摸下滚筒轴承的温升情况,不应有过热现象。5.印刷试验输纸:应该使用机器说明书上所标示的最薄与最厚的纸张,在高速情况下进行走纸试验,纸张输送应顺利,收纸台收纸整齐,抽一刀纸撇开咬口边,检查纸张咬口边,不应有明显的咬牙痕迹及撕裂的现象。 压印:一般我们使用的方法是:用最大开幅的纸张,首先是要套印准确,它是彩色印刷最基本的条件,要用放大镜详细检查各十字线和角线(十字线和角线应尽量做细)套准程度是否一致,特别应注意拖梢角线的套准情况,不应有扇形扩大的现象,套准试验时,我们要使用不同的机速,看看在变速情况下,机器的套准稳定性,并且靠身和朝外两侧拉规都要试验。其次是试印五成网线版,主要用来检查墨色均匀性,网点结度实程度,有无重影、条杠等。再次打满版,检查墨色均匀饱和,墨杠及各滚筒咬牙、收纸牙排咬力是否足够和均匀,有无因剥离张力的增大而引起纸张起皱和撕张现象。 一般的验收试印都是进行上述几步的压印试验方法,来对机器进行测试,检验印刷机的运行情况。

印刷机安装调试情况怎么写

4,数字钟课程设计的安装调试该怎么写

1)说明系统实现的功能,应达到技术指标,进行方案论证,确定设计方案。 ⑵画出电路图,说明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初步选定所使用的各种器件的主要参数及型号,列出元器件明细表。 ⑶系统中包含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种类至少在六种以上。 2.模拟仿真 ⑴根据理论设计用multisim 7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验证所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⑵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写出仿真报告。 3.安装调试部分 ⑴实现所设计的小型数字系统,并进行单元测试和系统调试。完成系统功能。 ⑵若系统出现故障,排除系统故障,分析并记录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并将此部分内容写在报告中。 4.写出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要求报告为A4纸20页以上,并打印)。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摘要(300~400字) 目录 1.概述 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1 设计任务 2.2 设计要求 3.理论设计 3.1方案论证 3.2 系统设计 3.2.1 结构框图及说明 3.2.2 系统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3.3 单元电路设计 3.3.1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3.3.2元件参数选择 4.软件仿真 4.1 仿真电路图 4.2 仿真过程 4.2 仿真结果 5.安装调试 5.2 安装调试过程 5.3 故障分析 6.结论 7.使用仪器设备清单 8.参考文献。 9.收获、体会和建议。
设计任务
急求数字钟课程设计原理图以及制作方法

5,污水处理调试的方案怎么写

污水处理站工艺调试方案 污水处理站工艺调试的目的在于及时修理和改正工程缺陷和错误,确保处理站达到设计功能。在调试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离不开机电设备、自控仪表、化验分析等相关专业的配合,因此调试实际是设备、自控、工艺实现联动的过程。   工艺调试是污水站投产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现并解决设备、设施、控制、工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污水站投入正常运行;二是实现工艺设计目标,即出水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三是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量和水质的各项控制参数,在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运行成本。   一、调试内容及目的 调试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 单机试运,包括各种设备安装后的单机运转和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试水,以便检查水工构筑物的水位和高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对整个工艺系统进行设计水量的清水联动,打通工艺流程,考察设备在清水流动下的运行情况,检验部分自控仪表和连接各个工艺的管道,阀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三,带负荷试车,检验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活性污泥培养,主要是积累处理所需微生物的量)打好基础,如若已有污泥,则主要工作为污泥的驯化; 第四,活性污泥驯化,其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这是保证工艺有良好出水指标的关键; 第五,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并编制工艺控制规程,以指导今后的运行(规程已编好)。   二、调试方法   (一)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设备、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人数视岗位设置和可以进行轮班而定。 c.仪器设备: 1600倍显微镜 1台; DO、 pH、温度快速测定仪 1台; 采样器 1个; 100ml量筒 2个; 玻璃棒 2支; 500ml烧杯 2个 试管刷 1个; 移液管10ml、2ml 各1个 ; 吸球 1个; pH广泛试纸 2包; 定时钟: 1个; 弹簧秤 1个 (如现场监测CODMn 需另加: 250ml锥形瓶 3个; 50ml酸式滴定管 2个; 1000ml棕色容量瓶 3个; 1+3硫酸 200ml; 沸水浴装置 1套 ; 0.01mol/L KMnO4标液 1000ml; 0.01mol/L Na2C2O4标液 1000ml;)    (如有物化处理单元,仅需增加相应混、絮凝剂即可。) d.化验人员配备: 2人。 1人晚上操作,1人化验兼白天操作。 3、处理单元试压、试漏;管道系统通水、通气。 4、测定原水水质(CODCr、BOD5、N、P、pH、SS、水温)水量,制定调试方案。   5.其他准备工作: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以便开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管道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各种闸阀能否正常开启和关闭。   f.检查仪表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常用易损件有无准备。   h.购置絮凝剂。  (二)带负荷试车(单机试清水,和系统的清水联动详细步骤同下) 开启水处理设施、管道中所有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检查进线总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变配电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用容积法校核进出水、回流以及剩余污泥流量计计量是否准确,校核各种仪表,检测进水水质,测量流速,测量并记录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 第三、及时解决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第四、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已编好)。   (三)活性污泥培养(或者购买现有污水厂的污泥) (四)活性污泥驯化 SBR工艺调试(同ICEASE的污泥驯化) 1、SBR工艺简介 该工艺是通过程序化控制充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和闲置5个阶段(ICEASE无闲置阶段),实现对废水的生化处理。SBR反应器可分为限制曝气、非限制曝气和半限制曝气3种。限制曝气是污水进入曝气池只作混和而不作曝气;非限制曝气是边进水边曝气;半限制曝气是污水进入的中期开始曝气,在反应阶段,可以始终曝气,为了生物脱氮,也可以曝气后搅拌,或者曝气、搅拌交替进行;其剩余污泥可以在闲置阶段排放,也可在进水阶段或反应阶段后期排放。 2、调试方案的制定 SBR反应器运行方式应根据废水的性质确定,易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限制曝气进水方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非限制进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时间控制与最终处理指标要求有关。如:若处理中仅考虑CODCr和BOD5的处理效果,曝气时间可适当减少,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若考虑N、P的去除,曝气时间至少需4小时;以处理工业废水及有毒有害废水为目标的运行方式建议采用短时间的搅拌加上长时间的曝气。 不同的污水处理工程其调试方案及操作步骤各不相同,以济源皮毛厂生产废水治理工程为例说明如下: 1、接种:(已有菌种) 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3—4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SBR池有效池容为:7×4×4=112m3。以每池容按100m3,接种污泥含水率为97%计,需外拉污泥量为20--26 m3,每池接种10--13 m3。具体情况为将外拉污泥量平均放入ICEASE反应池中。 2、驯化、启动: a、配料:在调节池(有效池容为:12.0×4.0×3.5m=168m3按施工时准确尺寸)中进行。因原污水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原污水∶稀释水=1∶4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33.6 m3,加入稀释水134.4m3。根据该污水水质情况,配好的料液其营养可能不够,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一般要求配制好的料液其CODCr=1500—2000mg/l,pH=6—9 , SS≤200mg/l 温度:10--35℃),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b、进料运行:料配好搅拌半小时后即可直接往SBR反应器中进料,每个SBR池进料150m3进料1小时后开始连续曝气约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 c、排水: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1.0---1.5小时。放出上清液,约50---60m3。 d、重复上述a、b、c步骤。换料间隙为1天1次。 e、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种虫、等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强制驯化期基本结束。 f、注意事项: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记录测量数据。一般正常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 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 因为污泥沉降30分钟后,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该指标测定的标准时间。也可以15分钟为准(SV15)。 g、此强制驯化阶段大约需时5—7天。 3、调试运行: 当污泥恢复活性、强制驯化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此阶段不但要培养出适当的菌种,还要确定活性污泥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 第一阶段: A、配料:在调节池(按施工时准确尺寸)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3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42 m3,加入稀释水126 m3。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强制驯化完成后,停止曝气,静沉记录,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为0.5---1.0小时),记录静沉时间。 C、排出上清液约40---50m3。取上清液100ml放入锥形瓶中,以备监测COD值所用。 D、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8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先按2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8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ICEASE无需闲置)。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E、按以上A、B、C、D四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二阶段: 可根据第一阶段调试情况调整运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阶段周期运行,这主要根据处理后水质情况及污泥性能而定。 A、配料:在调节池(按施工时准确尺寸)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2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56 m3,加入稀释水112 m3。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8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8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ICEASE无需闲置)。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 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三阶段: A、配料:在调节池(按施工时准确尺寸)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1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84 m3,加入稀释水84 m3。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8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8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ICEASE无需闲置)。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四阶段: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直接进入原生产污水,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80m3/池,先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8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ICEASE无需闲置)。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三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五阶段: 根据以上四阶段调试情况记录,寻找最佳菌群的生存条件,选择最佳运行周期,最佳的运行方式,完成调试。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直接进入生产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进料运行:按选择好的最佳运行周期及运行模式运行。控制曝气及停滞时间,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若出水CODCr在300mg/l左右,污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SV=30%左右,即可认为调试结束。进入正式全负荷运行阶段。 4、注意事项: a、为了顺利完成调试工作,一定要保证此阶段SBR反应器运行条件的稳定,避免进水浓度、悬浮物、酸碱度的较大波动,而给SBR反应器造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导致污泥恶化。 b、运行过程中,每运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测量一次DO、pH、SV水质指标。改变污染物浓度前、后一定要监测反应器中及要进入反应器的水质的全套指标,重点CODCr、SS、PH ,保证反应器中污泥负荷的合理性。 c、每次改变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记录其适应时间,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变提供参考依据。 d、当污泥SV%≥30时,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约为10---15m3。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在厌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在缺氧池控制在0.5mg/l以下,在好氧池控制在2-3mg/l,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5小时,外回流比50%~100%,内回流比200%~300%,并且,每天排除日产泥量30%~50%的剩余污泥。在此过程中,每天测试进出水水质指标,直到出水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预测的水量、水质条件下确定的,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站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来确定合适的工艺控制参数,以保证运行的正常进行和使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房的控制水位、生物池溶解氧DO及氧化还原电位ORP、污泥回流比R、污泥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SVI、污泥龄SRT、剩余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二沉池泥面高度等,其中影响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进水水位的高低和污泥浓度MLVSS的大小,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DO和污泥龄SRT。 a.污泥回流比:曝气池中回流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b.污泥浓度:单位体积污泥含有的干固体重量,或干固体占污泥重量的百分比。 c.用重量法测定,以g / L或mg / L表示。该指标也称为悬浮物浓度(MLSS)。 d.污泥指数SVI:(1)污泥体积指数(SVI)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30min后,每克是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mL)称为污泥体积指数(SVI),其值按下式计算: 例如:某曝气池污泥沉降比SV=30%,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X=3000mg/l,则SVI=30x10000/3000=100 e.污泥龄:就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的比θc。单位:日。(一般3到10d)   2.确定方法:   进水泵房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生物池DO及ORP根据厌氧池放磷情况、缺氧池反硝化情况、好氧池吸磷和硝化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厌氧池的DO小于0.1mg/l,缺氧池的DO小于0.5mg/l,好氧池的DO控制在2~3mg/l之间,厌氧池ORP(氧化还原电位,PH计中的MV档测的是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50mv,缺氧池ORP在-100mv左右,好氧池ORP大于40mv。回流比R的大小应根据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和磷的释放来确定,一般情况下80%左右较合适。污泥浓度MLVSS通过污泥负荷来确定,脱氮除磷工艺的污泥负荷一般在0.12kgBOD5/(kgMLVSS*d)左右较合适。污泥龄SRT要考虑设计水质的要求,对脱氮除磷工艺而言,其一般控制在8天左右。   (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控制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生产运行的,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第二,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第三,设施设备运行方式;第四,工艺调整方法;第五,处理设施维护维修方式。工艺控制规程应在工艺参数确定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确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运行记录、设备设施档案等,在调试过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通水后进行水下设施设备的维护困难相当大,主要是因为维修需将水池放空,而水池的容积小则几千个立方,大则上万立方,放空一次相当费时费工,特别是有活性污泥后,水往哪放本身就是个问题,放出去会发生污染事故,放到别的池子往往又装不下。因此,在通水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清理。   2.对进水水质严格进行监控,尤其是pH,超过要求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会使培菌工作前功尽弃。   3.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两三米高,污染走道和现场仪器仪表,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必然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无培菌阶段无需担心)   4.自来水水量和压力大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在调试过程中,化验室和污泥脱水的一些仪器、设备对水量和水压有严格的要求,若达不到要求,这些仪器、设备将无法使用。污水厂一般远离城市,处于自来水的管网末梢,水量水压通常很小,因此,应设置一定的装置以提高水量水压。   四、建议: 工艺调试是关系到污水处理站能否正常运行及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工作,它有技术性强、难度高等特点,需要具备污水处理知识和长期运行经验的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来实施,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将工艺调试列入项目,并安排足够的资金,以保证调试工作的有效开展。 安排表 (PS:具体操作必须详细阅读方案) 强制驯化 5-7天原污水与稀释水比例为1:4进料1h后连续曝气3-4天 试运行第一阶段 3-4天原污水与稀释水比例为1:3进料1h后 曝气 4h停曝 0.5h 曝气 4h停曝 1h 曝气 3h停曝 0.5h 曝气 3h停曝 1h 曝气 2h停曝 0.5-1h(排水) 第二阶段 3-4天原污水与稀释水比例为1:2进料1h后 曝气 3h停曝 0.5h 曝气 3h停曝 0.5h 曝气 2h停曝 0.5-1h(排水) 第三阶段 3-4天原污水与稀释水比例为1:1同第二阶段 第四阶段 3天进水全为原污水同第二阶段 第五阶段 3-4天调试完成,获得最佳运行参数(按控制程序进行)
楼上那位太复杂了把 按照实际写呗 如果你问这个问题那么肯定会调试。 按照你的打算一步步来 无非就是生化部分的调试,一步步写下去呗。
文章TAG:调试说明怎么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报告中的情况说明怎么写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